2008年2月1日星期五

费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曾有版友提出问题。好,我们进行长期投资,不管市场涨跌,就是待在里面。结果很不幸的,在退休之前,在就要开始用钱的前几年,市场步入空头。这要怎么办呢?

我用个故事回答这个问题。

有个投资人,到非洲最蛮荒的丛林工作。那个地方原始到让他完全得不到文明世界的讯息。十年之后,他终于回国了。他一踏进入境大厅时,无意间看到报纸头条,”市场狂跌15%,投资人恐慌卖出”。他心想,完了,十年前出发前,把手上大部份的钱都拿去买股票基金了。他马上找到一台公用电话,用颤抖的手打给他的基金公司,问他的投资还剩多少钱。基金公司的客服答道”你十年前投入的钱,跌到只剩80%的报酬率。”

这很奇怪吗?其实很合理。假如这个投资人投入的市场,在过去十年间有8%的报酬率,那么十年下来,有116%的累积报酬。最后一刻的重挫,让他的报酬跌到约83%。年化报酬从8%下降为6.26%。

长期投资对短期巨幅波动有很大的忍受力。

我们把时间拉到更长,看看这个虚拟的例子。

假设有个25岁的年轻人,为60岁的退休计划,投资1万元。假如这35年间,他的投资有7%的年化报酬,那么这1万元,到他60岁时会有106,766的价值。

假如在他投资的这35年间,某年发生了重大事故,造成该年投资金额有三分之一完全消失,再也拿不回来了。而其它年度仍保有7%的年化报酬。他在25岁投入的一万块,到60岁仍可以有71,177的价值。年化报酬从7%下降1.23%,变成5.77%。年化报酬从7%变成5.77%,看起来比重挫1/3似乎容易接受多了。而且这个三分之一的重挫,不论是在投资的第一年还是最后一年发生,对投资报酬的影响是相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EXCEL算算看。

金融界的作法是反过来。每年收你1%、1.5%或是2%的费用,看起来相当可以接受的小数字。其实,这些数字等同于在投资过程中经历一次重大且完全无法回收的资金损失。

举个例子来看。年化名目报酬10%的市场,扣掉3%的通膨,是7%的实际年化报酬。假如投资人每年付出1.5%的投资费用,实拿5.5%的报酬。以35年的时间来看,7%的报酬可以让1万块成长到106,766。5.5%只能让1万块成长到65,138。相当于经历一次39%的重挫。

这种费用造成的重挫效果,和市场空头有几点很大的不同。第一,你可以避开。你只要避开每年1%或是1.5%这种高费用,你就免掉相当于二十趴到四十趴不等的资金打折。只要你不在意1%或是1.5%这种年费,你的资金就一定会经历一次这种重挫。第二,你毫无所获。和市场空头最大的不同,被扣掉的费用就是在别人的口袋,永远回不来了。但是市场重挫带给投资人的是日后更高的期望报酬。多头往往就在空头之后。

通往投资财富的路上有三个守卫,一一考验投资人的能耐,他们的名字叫风险、成本和税收。和他们相处久了,你会发现风险是可敬的对手,他给你的考验愈大,后头的金柜里的财富愈多。但是成本和税收,是全然的面目丑陋,狰狞不堪。他们收走愈多的钱,投资人拥有的愈少。

市场起起伏伏,避得开空头的可以有几人?有许多人在问空头时该买什么好?事实是,就算你知道股市空头买债券比较好。你会因为不知道已经在空头中,而不知道要转换投资。你以为空头很容易判断吗?那是你回头看才看得清楚。当你往前看,每个人都是近视2000度,一切雾茫茫。就以最近为例,2006年夏天,2007二月,八月,有谁在事前就准确的提出呼吁,请投资人出场?想想看,有吗?这种历时几个月的修正都无法事前看出来,时间以年计的空头,就能事先看出来吗?

表现时好时坏,打得平投资成本的有几个人?买卖股票一次,收千分之几的费用,你只要来回几次,就会达到1%的成本。这些买卖,有帮你打赢指数吗?大家都是聪明睿智的投资人,那么积极研究、努力付出,怎么会没有回报呢?那些落在平均之下,落在指数之下的那一半投资人,想必都是好吃懒做、资质驽顿的平庸之辈了。No。聪明如基金经理人,外加分析师团队撑腰,有时基金都会落在指数之后了。(正确应说是,通常都会落在指数之后)。何况是每天下班,用点空闲时间研究股市的散户投资人呢?

控制你能操纵的选项,忽略那些看起来似乎很重要,但其实无法控制的变项,才是真正明智的投资之道。

回到首页:请按这里

初来乍到:请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关文章:
如何将别人的资产转到自己名下(License to Steal)

空头,回头才看得到

投资人的游戏(The Game)

基金成本大解剖(Detailed Analysis of Fund Expenses)

不买指数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最好与很好的抉择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Mismanagement读后感

2003美国基金丑闻(The 2003 Mutual Fund Scanda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