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日星期五

说故事的人(The Storyteller)

先从一个实验说起。

Shafir、Simonson等学者,给受试者一个问题,要他们帮一个将要分裂的家庭,选择父或母亲其中一人,做为小孩的监护人。(这个家庭是虚拟的。)双亲中的其中一人,被描述成一切都很平均,无论是能力、个性、看法等各方面,短短几行带过,就是很平均。另一人被给予较详尽的描述,譬如他(或她)和小孩比较亲近,但是收入较低。他个性较温和,但较喜欢和朋友交谊,给小孩的时间较少。一些正反都有的论述,但整体评估起来,也算是平均。结果,大多受试者选被详细描述的父亲或母亲为监护人。

这两位学者,再选了另一群受试者。一样分裂的家庭,一样的描述,一个就是平均,一个比较详细。但问题换成,小孩的监护权,不要给谁?大多受试者选择被详细描述的父或母亲,不要给他(或她)监护权。

这个实验结果看起来矛盾,为什么同样是被详细描述的人,在第一组拿到监护权,在第二组拿不到监护权?但是它却指出一个共同结论,人类喜欢将自己的判断立足在看起来有较多理由的一方。

应用在投资方面,假如某个投资选择有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说法,那么投资人将较容易接受。每支新推出的基金,我们都看到这个实验的应用。

每支新基金,背后都有个故事。替代能源基金,因此传统能源终将用尽,新能源必定是明日之星。能源基金,因为原油愈挖愈少,油价只会向上不会向下。精品基金,因为消费风气的改变,连没什么钱的人都会凑钱买精品。LV包才是真正的机车包,因为就像机车一样普及,价格也相近。地产基金,因为地产抗通膨。医疗基金,因为人口老化,需求增加。原物料基金,因为新兴国家需求方兴未艾。如此这般,等等等……

这些都是值得投资的理由。但请考虑以下几点。

这些理由只有你知道,或是投入这支新基金的投资人知道吗?不,市场早就知道了。市场知道的事,包括过去、现在、和在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都会被纳入考量,而反应在股价上。人口老化,医药需求增加,这个因素早就反应在制药和医疗产业的股价了。原物料厂商因新兴市场的需求,获利大增。这点市场也早就知道,反应在股价了。大家都知道的事,就不值得知道,没有价值了。你以为基金公司把单一产业的投资理由挑出来讲,参与的投资人就会变成市场的先知吗?不会,通常基金公司会挑出表现火热的产业出来组成基金,这些投资人反而有较大的机会变成市场的后觉。

明知市场早就知道这个理由,投资人还要买进,那你需要一些其它理由。最好的一点是,这个理由被市场低估了。市场明知石油是愈挖愈少,但存量被高估,这个问题日后将被发现、修正,能源股将涨向更高的高点。这样的理由健全多了。但有两个问题。

市场对一个问题,可能低估但也可能高估,你是要投资,还是要打赌市场对这个问题是低估呢?再来,市场全体的评估为什么会逊于你,或是这家基金公司的评估。市场整体反应出来的价格,就是全体参与者认为合理的价格。譬如在注意能源类股的就有各投资公司的能源产业分析师、能源产业的内部人士、产油国家等等。你的基金公司或你自己,比这些人加起来的综合判断都还要正确吗?可能性很低。

基金公司很清楚这点。所以,他们不是在讲理由,他们在说故事。一个美丽的故事,远大的前景,让投资人知道投资这支基金的好处,他们就会买。投资人需要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

假如十八世纪有基金,投资在养马和马车制造工厂,他们的促销理由很可能像这样”随着人口增长,人民逐渐富裕,对于交通的需求一定逐渐上升,马匹和马车,就是未来的投资趋势。”他们真没想到,以后会有一种不用马就会跑的车。以后会不会有不用石油就会跑的车?(其实早就有了。)人类永远都要石油吗?

为什么要跟单一产业谈恋爱?拥有全市场不是很好吗?有时候这个区块表现好,有时候那个区块表现好,你拥有全市场,这些表现你都不会错过。产业先是新兴,然后变传统,最后成夕阳。这是不断发生的事。我们要投资的是全体人类不断增长的经济规模,不是我们孙子可能不认得的产业。

指数化投资也有理由可以说。不过这个理由又臭又长,又要动脑筋想。听了老半天,居然是要人接收”平均”这种结果。实在是太违背人性。以至于虽然立足在强健的论点和证据上,接受的人仍属少数。

而且,指数型基金赚的钱太少。基金公司的目标在于赚钱,不在于推广对投资人最有利的投资方式。

于是,基金公司为了卖基金,一定会再继续说故事。但是,投资朋友们请仔细考虑。你要的,是别人说故事给你听,在你决策时”推你一把”,还是一切操之在己,由自己选择的投资方式?

回到首页:请按这里

初来乍到:请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关文章:
卖基金的时候,买基金的时候

你的基金、国王的新衣(Your Funds,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基金公司的广告策略

投资与人性

买基金的目的

大头症候群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