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日星期六

分裂的世界

投资人身处的信息环境其实是个分裂的世界。一边是金融业界人士,另一边是财金学界人士。两边都是一个庞杂的世界。有许许多多的证券商、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在金融业界这边,学界也有成千上万的研究人员。但在投资人的眼里,这是不对称的两个世界,投资人常常会听到来自金融业界的理财建议,但你会常听到财经教授的理财建议吗?

为什么你听不到学界的建议。理由显而易见。学界不赚投资人的钱,又没有广告预算,他为什么要主动广为宣传呢? 而且,学界的看法对业界是有杀伤力的。业界宁愿用他自己的一套说词来”教育”投资大众,用它从投资人身上赚来的广告预算来推广对它的营收有益的投资”观念”,让投资人一开始投资就先接触到这些信息,以为这就是理财的观念,理财的方向。但终究还是有些投资人,在自行深入挖掘后,发现了学界与业界完全不同的投资观。

看个例子好了。你的理财专员在看什么参考数据? 和你一样看巨亨网、FundDJ、智富杂志还有巴菲特传吗?想一下,这个社会上的其它”专业”人士,他们的知识来源是什么? 医生看什么书来增进他的专业知识? 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外科医学期刊? 还是康健杂志、生活医药小百科? 假如你的医生说他都看康健杂志、医药小百科来增进他的知识,你敢不敢给他看? 但我相信,有很多投资人”勇于”接受看FundDJ的理财专员的理财建议。我是觉得,健康而缺钱、或是有钱却不健康,都不是很有趣的状况。

金融界有很严谨的一套学问,一套一般投资人除非自行深入挖掘,不然不易接触到的看法。学界就是学界,你说它古板、严苛,它就是这样,这就是学界之所以为学界的理由。就像医师为什么可以开这颗药给病人,因为在这颗药的研发过程中,它被证明比安慰剂更有效。怎么证明药比安慰剂有效,是个严谨的麻烦过程,要先观查、收集资料再用统计方法分析。人命关天,认真的作事方法就是这样。但你怎样对待你的钱呢?

太多人从事没被证明有效的投资方式,就像一个一直开安慰剂给病人的医师,而且,安慰剂还要钱。

早在1900年,法国学者Louis Bachelier就提出,证券的过去价格无法预测未来走势的论述,这100多年来,学界早已经有成篇累牍的论文,对这一点详加说明阐述,不过,一般投资人无所知悉,

所以在21世纪,你还在书店里看到如何用过去信息预测未来股价的相关书籍。不过至少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经看不到放血治病的书了。投资界的黑暗秘密(Dark secret)是什么? 基金经理人无法打败市场。拜托,这在学界早已是公开的事实。

CAPM理论创始者,1990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William Sharpe说”Most of my investments are in equity index funds. Why pay people to gamble with your money?”这实在太贴切了。投资主动操作基金就像拿钱给别人当赌博的资本,你还要付他钱!太多投资人研究比较主动操作基金的Sharpe ratio,却不知道Sharpe先生本人对于投资主动型基金的看法。这不是很讽刺的一件事吗?

为什么金融界是个分裂的世界?一个学界和业界看法迥异的世界。我们可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医师,你为什么要开这颗药给病人? 因为你知道,学术界证明这颗药是有疗效的。你知道病人吃了会好,病人也会感谢你,因为你看好他的病。药厂也希望它的药疗效卓著,这样才能财源广进。在这个例子中,医生、病人、药厂,三方利益一致,他们就是要把病治好,所以你将看到,符合共同利益的选择,有疗效的药,被采用了。

回头看金融界。投资人想赚钱,于是去银行,证券商买基金买股票,理财专员和营业员也常推荐一些基金和股票。基金公司则是推出基金让投资人挑选。在这个例子中,投资人、中介商(包括银行和证券商)、和基金公司,这三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吗? 很抱歉,绝不一致。

投资人想要赚钱,中介商要赚钱,基金公司也要赚钱。投资人赚的钱,是从市场获得的,而中介商和基金公司赚的钱,是从投资人身上获得的。也就是说,投资人辛辛苦苦,冒着风险从市场拿回来的一份报酬,中介商、基金公司,因为他们规定手续费要多少、经理费要多少,所以,一定有他们的一份。请注意”一定”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投资人买的投资标的不论是赚是赔,中介商和基金公司照样赚他们的一份。”一定”的意思,就是没有风险,投资人赔钱了,手续费和经理费还是要付。投资人赚多少,不会是中介商和基金公司的首要考量,银行、证券商、基金公司,它们自己的公司赚多少,业绩有没有达成、年终可以发几个月,这才是他们心中的首要考量。

节录一段我在基智网看到投资朋友的对谈(若不希望引用,烦请告知,并见谅)

我知道元大京华 一个月要一亿
其它家的大概是5000万~6000万
因为我是听说的所以不是很准
那想请问一下有在业界上班的朋友
你们一个月要达成的是多少呢


他们谈的是证券商营业员每个月的业绩目标。一个月五六千万的交易量,你要叫营业员如何达成。假设有个客户,每个月都拿六万出来买股票,你需要一千名这种客户,才能达到业绩。假如有个客户,每个月都将他200万的持股,全部卖出再买一批新的,一进一出就有400万的交易量,你只要有15个这种客户,一个月就有6000万的交易量。营业员,怎能不鼓励客户多多进出呢?

银行理专一样有业绩要求,一个月要有多少万的基金手续费收入。假如投资人都买了长放,这样怎能达到业绩呢?所以,理专常会研究市场,希望”帮助”投资人适时进出市场。

基金公司也想赚钱。不要搞错,是赚它自己的钱,不是帮投资人赚钱。经营主动操作基金可以收1.25%的经理费,经营被动指数型基金可以收0.25%的经理费。一样管理一亿的资产,主动基金可以有125万的收入,指数基金只有25万,假如你是基金公司总裁,你会喜欢那一个?当然要推广主动型基金。所以,他们推出一支又一支的主动基金,来让市场淘汰,被市场打败。少数几支基金运气好,绩效胜过大盘的,便大打广告,替经理人做专访、出书,让投资人以为他买到的主动型基金就是下一支麦哲伦。

问题是,常进常出从来就没被证明可以带来更高的报酬、适时进出市场只是梦中仙境、主动型基金难以打败市场。这些金融学界早已知道的事实,为什么金融业界完全在作相反的事。答案就是利益冲突。常进常出,号称可以适时进出、号称可以打败市场,这些才能替金融业界带来广大的收入。假如想赚钱是一种病,基金和股票都是治病的药。理专建议你的基金,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到底是治疗投资人想赚钱的病,还是治疗基金公司和理专想赚钱的病呢?

回到首页:请按这里

初来乍到:请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关文章:
不,你办不到(You Can’t Make It)

基金公司与投资人的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s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广告,or not?

Serious Money读后感

适时进出的行与不行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