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日星期五

不买指数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指数型基金既然是个那么好的投资工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投资人宁愿选主动型基金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想过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是国内投资人没能投资指数型基金的最大原因。

基金投资,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靠着基金,国内投资人的战场不再只有加权股价指数,而是可以转战全球股债市。这个机会,让许多新的、旧的投资人,兴奋不已,纷纷投入。但一到基金代销机构,他们面对的是怎样的选择?的确有许许多多的选择,但99%都是主动型基金。

投资人以为基金已经多到不知道怎么选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台湾这里的基金食堂,只提供饭类,没有面食。有虾仁炒饭、蛋炒饭、油饭、稀饭,但是没有牛肉面、拉面、炒面。完完全全少了一整个类别的基金。

很多投资人也以为,基金,就是这样啊。就像一个从小就吃饭的人,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面”,这个东西,也不知道,面也蛮好吃的。我相信,当很多人知道指数型基金的好处时,他会马上放下手中这碗饭的。

2.不知道小小一两趴的杀伤力

在投入一个游戏之前,我们往往会先综观全局,评量之后,再行投入。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赌博。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赌博这个游戏整体来说,赌客是亏钱的。因为,庄家要赚钱。除了当作彩金的钱,其它都是庄家拿去了。整体赌客拿回来的钱,一定比付出的少。

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的知道。所以除了少数沉迷于赌博的人,大多人都能很理性的看待。到观光圣地,小赌一下,在国内,买乐透小玩一下。这是相当理性的作法。毕竟睹博主要是为了娱乐,而不是赚钱。

一样的道理,买主动型基金之前,我们也应该先综观全局。

我们来看个假设性的例子。某人用1万元投资在长期下来有10%年化报酬的市场。他可以用指数型基金,以每年0.5%的开销,让他拿到9.5%的报酬。他也可以投资主动型基金,每年2%的开销,让他拿到8%的报酬。

整体投资人能拿到的报酬,一定是市场报酬扣掉投资成本。这是铁律。不管是债市、股市、效率市场、无效率市场,全都一体适用。

假如1万元就跟着市场每年涨10%,那在30年过后,会成长为174,494元。以指数型基金投资,每年9.5%,30年后,一万元会成长到152,203。以主动型基金,每年8%,30年后,一万元会涨到100,627。指数型基金,让投资人拿到了87%的市场报酬。而主动型基金,让投资人拿到了58%的市场报酬。指数投资比主动投资,30年后的终值多了51%。

我们可以看到下图。蓝线表示指数,红线是指数型基金,黄线是主动型基金。这代表它们30年的成长。

主动型基金投资人整体来说,冒了100%的市场风险,付出100%的资本,只拿到还不到60%的市场报酬。基金公司没有市场风险,资本也不是它出的,只因为它规定,每年基金资产要分2%给它,30年后,吃掉投资人40%的市场报酬。

这就是主动型基金投资的整体观。主动型基金算2%的成本,对国内贩售的基金,还算是低估。(详细分析可以看海外券商投资股票型基金考虑课税后之成本分析一文)

而且,指数型基金买入的手续费成本微乎其微。主动型股票基金,3%你要打几折?

太多投资人在进入基金世界前,没有综观全局。他们看到的是,那一两支特优基金的亮丽表现,然后相当确信,以自己挑选基金、判别大势的能力,自己就是下一个五星基金投资人。就像很在赌场看到某个赌客中了大奖,然后很想加入赌局,大捞一笔。只看到个例,没看到整体。

对于生活中的娱乐,可以理性看待。对于投资这个严肃课题,却没能综观全局。是很多投资人最大的盲点。

30年的投资年限很长?以一个25岁开始工作,存退休金的年轻人来看。他想在60岁退休,退休后还有15年的退休生活。整整是50年,半世纪的投资时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算算看,50年下来,这一两趴的基金开销会不会让投资人连一半的市场报酬都拿不到。这就是小小一两趴的真正面目、狰狞脸孔。

3.短视

投资人看一年,或甚至更短期的基金表现。在一年之中,同类型的基金表现最好的可以赢最差的20%,甚至更多。于是,投资基金的重点,似乎就在于找出那表现最好的基金。

为什么短期的时间内,基金表现会差那么多?不是因为基金经理人的选股能力有很大的差距。而是因为,基金的投资组合,对短期报酬有较大的影响。长期下来,随着市场热门区块的轮动,这些差异将被敉平。唯一剩下的,就是那不变的成本,每年一两趴负利增殖后,对基金表现的损害。

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

本图取材自Vanguard IR&C The Case for Indexing一文

图中表示的是美国大型成长和大型价质股票型基金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咖啡色和灰色的线条,起伏相当厉害。这两条线代表的是,一年之中,这两类型基金,表现超过或少于对应指数的程度。而蓝色和黑色的线条,代表的是这两类型基金十年的累积表现,和指数的对应关系。各位可以看到,它们是两条平平的,趴在零以下的线条。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想说,我短视没关系,反正我每年都会重新检讨,看手上的基金表现如何。表现不好,当然就换了。

是啊。手上的基金表现一直不错,谁会想换。等表现变不好才换,不就是已经受到损伤了吗?

重点是,你能预测基金未来的表现吗?然后事先做出反应。

假如真有人能准确预测基金未来表现,他本身就将成为投资界的超级明星。晨星跟他相比,只是光芒黯淡的五等星罢了。想想看,你看过或听说过有这种人存在吗?

4.太过自信

人们对于自己能做出好决定的能力,往往过于自信。在投资方面也是如此。

就像自行选股投资的散户一样,自行挑主动型基金的投资人,很多都太过自信。以为自己努力比较一番后,在付出努力后所做的选择,必将有所回报,也就是必将挑到比较好的基金。

一个简单的心理测验。请问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你们有谁认为自己挑基金的能力在平均之下?你想会有多少基金投资人会承认自己的程度连平均都不到?10%还是5%?难道这是一个大家都在平均之上的童话世界吗?

现在,我们有林区和巴菲特。30年之后,一定有新一代的投资新星。假如你知道,现在就知道,30年后的当红炸子鸡是谁,然后跟着他。30年后,你的名声与财富,绝对不亚于这些投资界的明星。

问题是,你要如何事先挑出这些明星?

投资人当然有各种方法。不过很有意思的一点,很多投资人努力许久的方向,却是从没被证明有用的方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看过去表现来挑基金。我在卖基金的时候,买基金的时候一文,有详细的论述。

努力了许久,以为终将有所回报,却不知自己在作白工。投资,很可能就是天道酬勤的例外。

5.以为指数投资在低效率市场无效

指数投资立足在两只脚上,一是效率市场,一是低费用。两者缺一不可。它们对指数投资长久下来的良好表现,有一样重要的贡献。效率市场?Well,我知道这是个可以吵很久的主题。但低费用,毫无争议,事实如铁。投资的成本愈低,拿到的报酬愈高。

在效率没那么好的市场,也就是投资成本较高的地方。两三天或是一周才成交一次的证券、消息很慢才反应出来、参与的投资人少,这种市场,也会是买卖价差大、交易佣金高、研究成本多的地方。以主动型基金介入这种市场,经理人必须面对更大的成本障碍。指数型基金的效率市场这支脚,虽然在此立足较不稳当,当低费用这支脚却是踩得更牢。结果就是,指数投资一样有效。主动型基金经理,从高效率换到低效率市场,就像跨栏选手换场比赛。这个场地的跑道品质较佳,比较好跑,但是跨栏高度提高,结果就是跑得一样慢。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于高成本的指数投资方案,我们只能给予很低的评价。(请参见
国泰世华银行”2007年全球指数投资操作策略研讨会”参加感想
一文)

对于这点,我在指数化投资与效率市场一文中,有更详细的论述。

总结来说

买了一支主动型基金,明年在同类型基金中,它可能排名在前10%,也可能是倒数10%。

买了一支指数型基金,年年月月,它都会落在前50%。

选择平均来打败平均。假如你能甘于每年就是平均值的基金表现,长久下来,你将赢过大多数的主动型基金投资人。而且,这是一个几乎可以确定的事。因为主动投资人付出的成本,让他们整体平均报酬将连市场平均都不如。

买东西时,我们很习惯拿到我们应拿的对象。多付了钱,要不就是数量较多,不然就是品质较好。但投资不然,你多付了钱,并不一定会拿到比较高的报酬,你倒是落到付出高成本的那一群投资人中,而这群人,整体来说,拿到的报酬连市场平均都不到。

投资主动型基金,你付钱给经理人不一定会买到你想要的东西。但是你一定要为你买到的东西付出代价,即使这个东西叫做绩效倒数第一。遇到这种状况,你能不生气吗?好端端的一个投资,居然被别人搞砸了。

何必呢?

放弃买到明星基金的想法,以指数型基金稳当的获取市场报酬。不要当基金公司的衣食父母,让自己吃香喝辣,才是正途。不用费心在经理人变幻莫测的表现,你或许可以在本业找到真正的致富之道。

回到首页:请按这里

初来乍到:请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关文章:
主动与被动的加减乘除

费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超能力与选股技巧

最好与很好的抉择

该买ETF还是指数型基金(ETF vs Index Funds)

指数化投资与效率市场(Indexing Works in not so Efficient Markets)

国内主动型基金投资组合转为海外券商指数型基金投资组合之实际作法与成本分析(Transforming an Active Portfolio into an Index Portfolio)

不能执行资产配置的原因

基金绩效检视(Benchmarking Your Funds)

没有评论: